新形势下大米行业要有新思路

    进口大米的长驱直入,导致国产大米市场步步萎缩。终端消费的减少,反映在流通环节,就是稻谷的收购价格在没有最低价支撑下持续下降。目前,湖北省普通中晚籼稻市场价格在每市斤1.25元,与去年同期比基本持平;与2011年比,每市斤下降0.2元左右。在此情况下,不要谈今年遭遇严重干旱所付出的抗旱费用,就年连年上涨的物价支出,种粮农民都难以为继。稻谷生产走出困境,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,在“巧”字上做文章。
  
  纵观我国大米市场,即使在进口大米的严重冲击之下,猫牙米、丝苗米等国家一级优质大米仍然畅销不衰。农民要瞄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,对优质大米的旺盛需求,与粮食经纪人、农村经济组织、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大型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集团签订种植、收购协议,按需生产。在订单的保证下,农民生产的优质稻谷虽然产量比普通稻谷低一些,但是销售价格却可以高出许多。既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,也可以免除销售难的后顾之忧。
  
 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,也带来了“富贵病”的出现。治疗这些“富贵病”,在饮食上就需要功能性食品,如功能性大米等。所谓功能性大米,是指除供食用维持人体需要正能量外,还有补充营养、预防疾病等特殊功能。目前全球开发这种原料的国家较多,其中以日本、韩国开发的新品种较为突出。具体的品种有:低过敏米、低蛋白米、防糖尿病米、高半胱氨酸米、高赖氨酸米、高含铁米、富硒、富锗米等。
  
  目前,我国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兴未艾;农业科研队伍日益壮大,对粮食高科技品种的研究成绩斐然。只要双方紧密合作,就可以不断研发出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“功能性”稻米。这些稀缺的资源,必将为种粮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。
  
 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,一个通用可行的方法,是通过“共生共养”的生产技术,便可以大幅度提高稻谷的种植效益。稻鱼、稻虾、稻蟹等共生共养,在我国多地都有成功的实践。这种种植模式,对于农民来说,可谓是无师自通”,他们都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;对于经济效益来说,可谓是极大幅度的提高。采取“共生共养”技术,一亩稻田所获得的收入,是同样稻田种植稻谷收入的三四倍;对于国家来说,就可以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得到最大化,也可以减少农药、化肥的投入,改善地力,减少环境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