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,碗里面主要要装家乡的粮食

      9月23日上午9时,记者偕衡阳县西渡镇党委书记胡胜利、镇长温松柏来到咸中亭村富农合作社优质稻种植基地。金色的阳光撒在丰收的田野上,稻田里机声隆隆,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,正在田里来回穿梭,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“怀中”。

01.jpg


      “今年,富农合作社种植双季稻8200多亩,一季晚稻2800亩。”基地负责人刘准告诉记者,目前,他们正在收割一季晚稻,品种是角山香米,产量高、价格俏,平均亩产超过550公斤。“今年初,合作社与角山米业签订订单价格,每百公斤稻谷售价354元,高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,增加了贫困户的种粮收入。

      “近几天,天气会出现变化,合作社大面积收割稻谷晾晒有问题吗?”胡胜利问。

      “感谢镇党委、镇政府对合作社烘干中心用地的支持。”刘准说,目前,合作社日烘干量180吨的烘干生产线已建成。一天收割400亩粮食都能烘干,不会出现发芽霉变,保证粮食质量安全。”

02.jpg


      上午10时30分左右,记者来到梅花村富农合作社的烘干中心,3辆运粮车正在往烘干机口卸谷。记者随手捧起一把金灿灿的稻谷,颗粒饱满。刘准告诉记者,18个小时左右就能把稻谷烘干,烘干后直接装车运到湖南角山米业销售。

      “今年,富农合作社11000多亩稻田,全部种植早稻湘早籼45、一季晚稻角山香米、晚稻隆晶优1号等高档优质稻。”刘准告诉记者,这些高档优质稻产量高、米质优、价格俏,平均亩产收入比往年增收200元以上。

03.jpg


      “饭碗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。”刘准说,2016年以前,富农合作社共流转水田面积8600多亩,涉及西渡镇咸中亭、三联、梅花等4个村。稻田没有联片,插花田多,不便于机耕道建设,小丘改大丘,制约了粮食生产发展。

      去年初,西渡镇党委、镇政府主要领导牵头,下村组入农户和风细雨做农户的土地流转工作,利于合作社粮食的规模化生产。梅花村刘老屋组现有35户135人,拥有120亩稻田,人均8分地。前两年,该组32户村民的108亩稻田流转给富农专业合作社耕作。其中,村民刘长春等三户村民种植的12亩稻田,均插花在108亩稻田中,不便于合作社规模化耕作和小丘改大丘,增加种粮成本。

04.jpg

      真诚所致。胡胜利先后在刘老屋组召开村民大会,征求刘长春等3户村民的意见,提出在原有土地承包责任制30年不变的政策基础上,把全组最好的稻田置换给3户村民连片种植,其余的稻田全部连片流转给合作社耕作。刘老屋组村民还与合作社签订了7年的流转合同。

“多亏了胡书记帮助合作社解决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老大难问题。”刘准说,这样解决了他们种粮成本高的问题,好像吃了“定心丸”。

05.jpg

      “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,富农合作社发展迅速,添置了不少的农业机具。”刘准说,这两年来,合作社添置了大型拖拉机、插秧机、无人机、收割机、运粮车、烘干机组等166台(套)设备。因农业设施土地用地问题,部分机械放在露天场地日晒雨淋,造成机械生锈,零件损坏,影响农用机械的使用性能和寿命。

今年2月底,镇长温松柏专程来到富农合作社调研春耕生产,他发现几台农机具摆放在合作社前坪,其中有两台拖拉机有生锈的迹象。刘准向镇长反映,农机具没有地方摆放,造成机械性能降低,影响春耕生产。

06.jpg

      “合作社需要征地15亩左右,用于建设烘干、农机托管、 维修中心。”刘准说,彻底解决农机具摆放、晒谷难题。 温松柏当即拍板,解决农业设施用地,国家有政策,只要不占用良田,一个月内解决用地问题。

      一诺千金。温松柏多次协调县国土资源部门,1个月内硬是拿下了富农合作社的农业设施用地批文。4月初,合作社紧锣密鼓开工建设烘干、农机托管、 维修中心,不到3个月时间,抢在早稻收割前竣工并投入使用。

      “今年,富农合作社与梅花、陡岭等7个村2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61人签订优质稻产业帮扶协议。”刘准说,贫困户每亩增收500元以上。并提供长期和临时用工50余个,发放劳务费30余万元。